当前位置: >> 新闻中心 >> 株洲市公共自行车背后的故事

       我们问了很多株洲人,有白领,有家庭主妇,有学生,有退休老人,有养尊处优的老板,有辛苦劳作的进城务工人员,没有一个人会说自己不喜欢公共自行车。

       这也许还不能说明什么,但是,关于公共自行车的数据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。

       根据株洲市健宁公共自行车发展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健宁公司)提供的数据,截至11月23日,运行了半年的株洲市公共自行车使用量已经超过1500万人次,办卡数量超过10万张,仅11月19日一天,使用量就达到了203284人次,突破了20万大关。

       街上每天与你擦肩而过的黄绿相间的公共自行车,无疑有效破解了城市中普遍存在的公共交通末端的“最后一公里”难题。这到底给株洲人的生活带来了多大的变化?还有多少公共自行车背后的故事是你不知道的?

1319015818804482-1319015818806471.jpg

晚上9点多,是调度员每天工作的最后一个高峰期

       调度员的故事:

       每天要举7680斤的调度员小陈后台调度员“足以进省举重队拿名次”

       身穿蓝色工作服,每天在各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刷卡、取车,再开车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,瞧见哪个租赁点缺车了,就把车放置于此,每天周而复始160多次(160个租赁点),这是公共自行车调度员陈军平的工作任务。

       他的同事,今年57岁的龚长辉在夜色下笑着给小陈支招,一天把重48斤的自行车举上放下160余次,共7680斤,足以让他进省举重队拿名次了。

       11月23日16时45分,陈、龚二人开车载着26台自行车从位于天元大桥西桥底下的调度站出发,听取服务台的调令,向西行驶,把车放在神农广场——河西地区每天用车量最大的租赁点。

       接下来的3个小时,两人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,几乎没有停歇地工作。

       “最一线”的工作人员

       当天17时12分,市区各企事业单位职工陆续进入下班高峰期。此时,脚踏公共自行车的市民随处可见。

       由于暂时没有收到后方的指令,车至尚格名城时,小陈和龚长辉观察到位于此处的租赁点的车辆快要达到满额,便“自作主张”下小卡车取自行车。

       “这里的车如果不及时拉走,住在这里的人等下就没有位置还车了,而像风光带、神农广场那些公共场所就无车可取了。”小陈说,车的数量是一定的,怎样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多数市民的需求,得靠后方及时调令和调度员在现场的灵活运用。

       据介绍,调度员的工作制度为上午班(7:00-15:00)和下午班(15:00-23:00)。但小陈强调,二者虽然同为8个小时,但是上午一般只有早上上一个多小时的用车高峰期,而后者则不然,17到18点是一个高峰期,各小区的锁车柱基本爆满,市民下班骑的车无处可停;21点到22点又是一个小高峰,二中的学生下课,神农城的游客相继散去,“我们从车上放下一台车,下面就有人在那里守着,放一辆取一辆,四台调度车全都用上都难以满足。”

       “饿了,但是不能回家吃饭”

       18时许,道路两旁高耸的路灯渐次亮起,小卡车的车载广播正播放着美食节目,拥有悦耳嗓音的主持人用上扬的音调介绍各色佳肴。小陈喉结动了几下,无可奈何地笑道:“这时候放美食(节目),简直是刺激我们,饿了,但是又不能回去吃饭。”

       龚长辉说,只有等到19点多,大家已经出来休闲,他们才有空回家吃上饭。在家园小区取车时,在驾驶室有说有笑的小陈变得沉默不语,脚步也变得迟缓起来,疲惫之态已经写在脸上了。刷卡、取车、然后抓着车身一用力、再托举给站在离地一米多高的车厢上的龚长辉。

       这一次,两人取了11辆车。“得留一部分,数额一般达到租赁点的40%左右就行了。”小陈解释。